「國際學校」 是許多家長為孩子規劃未來的重要選擇,但該如何確保選擇最適合的學制?你已經決定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了嗎?如果是,你的主要目標是提升他的英文能力,還是希望他未來有更多選擇與發展機會?
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其實相當多元,不同學制的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及升學方向都各有不同。因此,在選擇國際學校之前,建議爸媽們先深入了解各種學制的特色,確保這個選擇符合孩子的學習特質與未來規劃,避免到了高中階段才發現學制不適合,進而影響孩子的適應與發展。
這幾年,國際學校的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主要的學制包括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DP (Diploma Programme)、AP (Advanced Placement) 等。這些學制各有特色,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選擇合適的學制不僅影響學習方式,也關係到未來的升學與發展。因此,選擇國際學校時,不能只依賴外界的評價或名聲,更應深入了解學校提供的課程體系,以及這些課程對學生未來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簡要比較這些學制的差異,並說明學生在選擇時需要注意的重點,同時提供一些線上參考資源,幫助家長與學生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內文目錄
國際學校學制簡介與比較
國際學校體制 –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學制介紹
- IB 是一個全球認可的教育體系,注重全面教育、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學習。
- 包括四個項目,常見的是 IBDP (Diploma Programme),針對 16-19 歲 G11 – G12 的學生。
- 小學也有 PYP 及中學有 MY P提供來方便學習習慣的銜接。
- 高中 G11 – G12 開始選修相關科目,每間學校提供的課程不盡相同,主要看該校師資夠不夠。
- 適合目標進入全球頂尖大學的學生。
- 大部分的國際學校都丟這樣的學制,但它並不適合所有學生,這學制是適合那些自主性強,對研究及思辨有興趣的同學。
課程完成條件
學生在高中最後兩年內需修讀六大學科領域,分別為 語言、語言與文學、數學、科學、個人與社會、藝術。其中,第 1 至 5 組 為必修,第 6 組(藝術) 可選擇修讀藝術科目,或以 第 1、3、5 組 中的其他課程替代。
此外,每位學生需從這六個學科中選擇 至少 3-4 科為高級程度(Higher Level, HL),其餘 2-3 科則為標準程度(Standard Level, SL)。高級程度課程的學習內容較深入,要求較高,因此在選課時需考量學生的興趣與能力。
語言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 第二外語 分初學程度L、標準程度S、高級程度H,每個學校可能提供的外語不同。很多會把母語當成選項以利分數。 |
語言與文學研究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分為文學、語言及文學、文學及表現 「文學」 與 「語言及文學」有多國語言可選擇,而「文學及表現」則針對英語、西語和法語。 |
個人與社會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 有企管、經濟、地理、國際政治、歷史、全球社會資訊科技、哲學、心理學、社會文化人類學、世界宗教,共十個科目。 |
數學 Mathematics | 數學研習(S)、數學(S)、數學(H)、進階數學(H),共四個科目。 |
科學 Sciences | 電腦科學、物理、化學、生物、設計科技、運動及健康科學,共六個科目。 |
藝術 The Arts | 舞蹈、音樂、電影、劇場、視覺藝術,共五個科目。 |
另外還需要完成三個核心 (DP Cores)
理論知識 (Theory of Knowledge, TOK) | 需寫一篇 1600 字論文並完成口頭報告,看是不是能夠融會貫通知識的本質。 口頭報告可為個人報告或分組 2 – 3 人報告,由校內老師評分。 而論文主題為 IB 單位的指定題目中六選一,由 IB組織指定外部考官評分。 |
拓展長篇論文 (The Extended Essay, EE) | 依照六學科組任何一科相關來自選主題進行獨立研究並寫一篇 4000 字論文,指導老師是校內老師,論文則需提交予 IB組織指定的外部考官評分。 |
創意活動與服務 (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CAS) | 需完成一個專題企劃,企劃主題自訂。 內容可以選擇「Creativity 藝術或創意思考」、「 Activity活動」、「Service 志工服務」三者之一,也可以結合其中二項或三項,不會進行嚴謹的正式評分。 |
IB 考試如何進行?
IB 評量分為 內部評量(Internal Assessment, IA) 和 外部評量(External Assessment, EA) 兩部分。
🔹 內部評量 由學校內的授課老師負責評分,內容包括:
- 語言口頭作業
- 野外實察
- 科學實驗室作業
- 數學研究
- 藝術表演
🔹 外部評量 則由 IB 組織統一舉辦全球考試,考試形式包含:
- 論文
- 結構性問題
- 簡短回答問題
- 數據分析問題
- 文字回答問題
- 案例研究
- 選擇題
📌 IB 考試時間:每年 5 月與 11 月 舉行。
📌 成績計算:
- 六大學科每科滿分 7 分,總分 42 分
- 核心課程(Extended Essay、Theory of Knowledge、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額外加 3 分
- 總滿分 45 分
💡 根據過往經驗,總分達 40 分以上,申請世界名校的機會較高,因此學生在選課與準備過程中,需謹慎規劃。

選擇 IB 的優勢
- 強調獨立思考與綜合能力,不侷限在猜題解題,是培養研究型人才的發展方式。
- 相對於其他學制,由于學生需要花大量時間自主學習及思考,全球許多大學都認可IB含金量比較高。但也不是代表其他學制就上不了好大學。
選擇IB的挑戰
- 學習強度高:IB 課程內容繁重,學生需長時間專注學習,並完成大量寫作與專題報告,因此經常需要熬夜趕工。
- 學習週期長,調整空間有限:許多課程需 兩年 才能完成,若中途出錯或無法適應,可能會影響最終成績與升學規劃。
- 評量可能受學校影響:內部評量與外部評量雖有明確標準,但學校的師資水平與名氣仍可能影響評分結果。
延伸閱讀:第三文化小孩:為孩子選擇就讀國際學校真的好嗎?
國際學校體制 – AP (Advanced Placement)
學制介紹
除了一般的高中課程外,高二、高三開始,學校會提供一些進階課程,這些課程由 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 設計,專為高年級學生打造,內容相當於大學程度的學術挑戰。大學在招生時,通常會將這些課程作為評估學生學術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甚至部分課程的成績若達標,還能抵免大學學分,幫助學生減輕未來的課業負擔。

課程完成條件
這些課程沒有特定的完成條件,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安排,以及學校提供的課程來自由選修,最多可從 38 門不同學科 中選擇適合的課程。一般來說,每學期會選修 2 至 4 科。
雖然課程選擇彈性大,但學生仍需根據 未來大學申請的科系 來做出最有效的規劃。例如,申請 電腦科學 建議修習數學與微積分,申請 醫學系 則應選擇生物、化學或物理等科目。
此外,學校的課程安排可能會影響選課順序,部分科目可能會因為「擋修條件」而無法立即修讀,因此學生需提早規劃,確保能順利完成所需課程。
AP考試如何進行
每門 AP 課程結束後,學生可選擇參加對應的考試。考試採 5 分制評分,其中 5 分為最高分,3 分為合格。
部分大學允許學生以 AP 考試成績 抵免大學學分,但是否接受,以及可抵免的學分數,仍需依各校規定而定。因此,學生在修讀 AP 課程前,應先了解目標大學的學分認可政策,以確保選課對未來升學有實質幫助。

選擇AP的優勢
- 彈性選課:學生可依自身興趣與未來目標自由選修,特別適合想專攻特定領域的學生。
- 提前適應大學課程:AP 課程內容接近大學程度,有助於學生為美國大學的學習模式做好準備。
- 評分透明,利於規劃:上課專心學習並準備考試,每學期即可獲得成績,方便學生根據分數調整申請大學的策略。
- 豐富的備考資源:市面上有大量 AP 題庫可供練習,對於亞洲學生而言,數學類課程相對簡單,較容易取得高分。

選擇AP的挑戰
- 缺乏統一學術框架:AP 課程的學習路徑較彈性,學生需依靠自身的學習動力與與老師的溝通來確定方向。
- 適合具備明確規劃能力的學生或家長:由於選課自由度高,較適合能夠自行規劃未來升學與職涯發展的學生或家庭。
- 學校課程選擇受限:部分學生想攻讀的領域,學校可能未提供相關 AP 課程,影響選修規劃。
- 北美較受歡迎,歐洲更偏向 IB:北美大學普遍接受 AP 課程,但歐洲仍以 IB 為主流。此外,部分大學認為 AP 難度不足,因此申請時可能需要選修更多門課或更進階的課程,例如微積分,以提升競爭力。
國際學校體制 – IGCSE 銜接 A-Level (Advanced Level)
學制介紹:
- 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由 劍橋國際教育組織 設立,通常為 2 年制,對應英國學制的 Year 10-11(相當於台灣的 高一、高二)。
- A-Level(Advanced Level)是針對 16-19 歲學生 的高級程度考試,重點在於學科的深入學習。
- 學生通常選擇 3 至 4 門課程 進行深入研究,最多可選 5 門,但學習負擔較重。
- 可選科目超過 40 種,涵蓋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商業、歷史、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藝術 等多個領域。
- A-Level 分為 兩個階段,第一年為 AS-Level(相當於台灣的 高二),第二年為 A2-Level(相當於 高三)。

課程完成條件
一般而言,學生只需完成課程並參加考試即可獲得 A-Level 成績。然而,AS-Level 在不同學校的計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學校僅將 AS-Level 視為期中評估,成績不計入 A-Level 總分,但大多數學校仍要求 AS-Level 成績,因此在選擇學校時需特別注意相關規定。
A2-Level 則是學生在 AS-Level 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學科內容,並進行最終評估。A2-Level 的考試成績通常會與 AS-Level 成績合併,作為最終的 A-Level 成績。
其中,多數科目的評分權重為 AS-Level 佔 50%、A2-Level 佔 50%,但部分科目的計分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在選課與準備考試時,需確認各科的評分標準,以便更有效地規劃學習進度。
A-Level 的學科選擇
學生需選擇 3-4 門學科,並確保這些學科符合未來大學申請的要求。

(1) 理工科(STEM)方向
大學專業 | 推薦的 A-Level 科目 |
---|---|
工程類 | 數學、進階數學、物理、化學 |
計算機科學 | 數學、進階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 |
醫學 | 化學、生物、數學、物理 |
(2) 商業與社會科學方向
大學專業 | 推薦的 A-Level 科目 |
---|---|
經濟學 | 數學、經濟、商業研究 |
心理學 | 心理學、生物、數學 |
法律 | 英語文學、歷史、法律 |
(3) 人文與藝術方向
大學專業 | 推薦的 A-Level 科目 |
---|---|
英語文學 | 英語文學、歷史、哲學 |
藝術設計 | 藝術與設計、攝影 |
音樂 | 音樂、戲劇、英語文學 |
考試方式與分數評估如下
A-Level 主要是考試主導,大部分科目沒有課堂作業(少部分如藝術類例外)。
評分標準:
成績從 A(最高)到 E(最低及格),U 為不及格*。
AS-Level(第一年) 只考試第一年的內容,等級範圍為 A-E。
A2-Level(第二年) 考試難度較高,A-Level 最終等級由 A2-Level 決定。
A-Level 等級 | 百分比換算 |
---|---|
A* | 90-100% |
A | 80-89% |
B | 70-79% |
C | 60-69% |
D | 50-59% |
E | 40-49% |
U(不及格) | <40% |
A 只有在完整的 A2-Level 考試後才能獲得*,AS-Level 沒有 A* 評級。
選擇A-Level的優勢
- 全球認可度高:A-Level 是申請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 等國家大學的主要學術資格之一。
- 英國 G5 大學要求:劍橋、牛津、LSE、IC、UCL 等頂尖大學通常要求學生修讀至少 4 門 A-Level 科目,部分專業還需特定科目作為申請條件。
- 學習模式接近亞洲教育:A-Level 以 修課、讀書與考試 為核心,相較於 IB,寫作要求較少,對於擅長應試的學生來說,適應度較高。
選擇 A-Level 的挑戰
A-Level 主要適用於 歐洲學校,特別是英國,而在美國則較不盛行。雖然美國大學也接受 A-Level 申請,但相較於 IB DP 或 AP,A-Level 的競爭力可能較低,主要原因是美國大學更重視 跨學科學習,而 A-Level 的學科專精模式較為單一。因此,如果學生的主要目標是申請 美國大學,IB 或 AP 會是更常見且更具優勢的選擇。
國際學校體制 – 一般美國高中體制 (Standard American High School Curriculum)

學制介紹:
- 多元升學選擇:除了 IB、AP 或 A-Level,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這些學術導向的課程,因此有些學生會選擇以 獲取高中文憑 為主要目標。國際學校通常會提供相關的學習路徑,只要修滿學年學分,仍然能順利取得高中畢業資格,為未來進一步規劃留學或職涯發展留有彈性。
- 課程架構:學校提供 標準化學科 與 選修課程,並以 GPA(平均成績點數) 作為學生表現的衡量標準。
- 靈活進修機會:即使選擇一般高中課程,學生仍可選修 AP 課程或其他榮譽課程,以提升學術競爭力,為未來申請大學或其他進修機會做準備。
- 特點:
- 適合以 美國大學 為目標的學生。
- 主要是完成高中課程,若有升學規劃,可額外選修 AP 課程,並準備 ACT 或 SAT 來提升競爭力。
- 優勢:
- 壓力較小,靈活性高,適合尚未確定未來方向的學生。並非所有孩子在高中階段都已明確規劃未來,對於晚熟的學生,此學制提供更多彈性選擇。
- 挑戰:
- 若未選擇具挑戰性的課程,學術深度可能較不足,申請頂尖大學會有難度。
- 若未修讀 AP 課程,也未準備 ACT 或 SAT,最終僅能獲得高中文憑,競爭力相對較低。
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需要注意的重點
這部分相當重要,一般學校內也會有輔導老師協助評估學生的適應性。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修讀 IB 課程,即便父母認為讓孩子修 IB 才有競爭力,或擔心在國際學校不讀 IB 會「輸在起跑點」,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如果孩子不適應 IB 的學習模式,勉強修讀反而會帶來過大壓力,導致事倍功半,影響學習成效。因此,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 學習能力、風格與個性,並與孩子保持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重要的是,讓孩子理解不同課程選擇對未來的影響,幫助他們思考後再共同討論,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以下是幾個可供參考的評估方向:
- 適合自己目標與學習風格:
- 選擇 IB:適合喜歡多學科學習,重視綜合能力發展,並具備獨立研究與強大寫作能力的學生。
- 選擇 A-Level:適合習慣課堂學習與應試模式,並以英國大學為升學目標的學生。
- 選擇 AP 或美國高中體制:適合追求課程靈活性,以美國大學為主要目標,且不一定非要進入常春藤名校(但仍有機會申請)的學生。
- 時間管理與壓力承受能力:
- IB 與 A-Level 的學術要求較高,學生需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以應對課程的高強度學習與評量。
- AP 課程彈性較大,但學生需要具備自我激勵能力才能有效完成課程,並且最好根據未來想申請的大學與科系來選課,以提升競爭力。
- 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 各國大學對課外活動的要求有所不同。在 IB 課程中,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是硬性規定,學生必須完成一定時數的課外活動,才能獲得 IB 文憑;而在 AP 或 A-Level 課程中,則沒有強制要求,學生需要自行規劃參與活動,以在大學申請時展現個人特質與多元經驗。
- 由於課外活動在大學招生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建議學生 最晚從十年級開始準備,以確保有足夠的時間累積經驗,並提升未來申請學校的競爭力。
- 未來升學方向:
- 目標美國:AP 或 IB 更有優勢。
- 目標英國:A-Level 認可度最高。
- 目標國際:IB 為最佳選擇,因其全球認可度高,但獨立工作的功課壓力大,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
無論選擇哪種學制,都不代表一定能夠進入名校。選擇 IB 不代表未來就穩上頂尖大學,選擇 AP 也不表示沒有機會進入名校,因為最終結果還是取決於學生的表現。如果學習過程中 成績管理不善、選校策略錯誤,或其他因素影響,依然可能錯失理想的升學機會。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決定就能讓一切順利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續的關注與調整。家長應該不斷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狀況,並根據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國際學校的輔導老師雖然能夠提供建議,但由於學生眾多,資源有限,未必能夠給每個孩子足夠的關注。
因此,家長本身也是 孩子重要的輔導者,必須投入更多心力,確保孩子在學習與升學的路上能夠獲得適時的指導與支持。
國際學校線上資源推薦
IB DP
- IB官方網站: www.ibo.org
- Revision Village (數學資源): revisionvillage.com
- Kognity (IB課程數字化教材): www.kognity.com
- IB Guides: 免費學科指導網站 www.ibguides.com
AP
- AP官方網站: apstudents.collegeboard.org
- Khan Academy: 免費AP課程資源 www.khanacademy.org
- Princeton Review: AP備考教材和模擬考試 www.princetonreview.com
- Albert.io: 練習AP考題 www.albert.io
A-Level
- 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ww.cambridgeinternational.org
- Save My Exams (免費考題與資源): www.savemyexams.co.uk
- Tes Resources (教師分享教材): www.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