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自己散發著中年臭,是在好幾年前的某個周末清晨。
睜開眼時,發現自己腦子裡只想著今天該帶孩子去哪裡發洩體力,然後卯足全力不要惹太座生氣,最後期待在獨自清醒的深夜裡,能夠悄悄打開遊戲主機,卑微又滿足的玩它40分鐘……。
乾,聽起來是不是有夠窩囊有夠臭?
有了家庭之後,凡事以家人為重,把自己放到後面的後面的後面,好像成了理所當然也不得不然的行為準則。
並不是覺得自己好犧牲好可憐然後哀怨喟嘆,只是那天像是與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偶遇一般,想起了那個第一次投出會轉彎的球,就相信自己有天會帶領中華隊完封日本的孩子。
那個進教室前都會跳起來摸門框上緣,告訴自己有天要像櫻木用額頭撞籃板的少年。
還有還有,那些長大之後,要去歐洲流浪、成為帥氣鼓手,以及寫本賣座小說的,所謂所謂……,嗯,「夢想」。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心中懷抱著一顆哪怕微小卻炙熱的火苗,鼓動自己去活得又帥又精彩?
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被孩子、妻子,還有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磨去了眼裡發亮的光芒,成為一個眼神黯淡的無趣大叔?
人至中年,「夢想」兩字,好像與我們漸行漸遠了啊?
追求夢想的大叔,帥呆了!
大叔韓劇看得不多,以前為了貪圖宋慧喬美貌才有機會完食《浪漫滿屋》,不然大叔多半還是個過時的日劇派。
前陣子不小心入坑《機智醫生生活》,明亮又幽默的劇情非常對大叔的味,99s五人幫的輕鬆互動,更像是補足了《Friends》完結後的長年缺憾。
這些鋪墊都讓大叔看到以曹政奭(音同「市」)追夢為主題的實境劇《新人歌手曹政奭》上線時,毫不猶豫點開來看。結
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8集節目大叔只花了兩個晚上,就眼裡含著淚嘴上掛著笑的追完了,因為,
追求夢想的大叔,實在是帥呆了啊!!!

咱們邊聽<香檳>邊聊香檳
說來真巧,曹政奭與大叔同年,有妻有孩想必心境也相差不遠(咳,是要臉不要?),總之劇情不多說免得暴雷,但看到曹眼裡閃著光芒勇敢追求夢想的背影,大叔差點要被掰彎(喂)。
至於提到這部劇的原因,除了對於追夢心有戚戚焉之外,主要還是曹的MV<香檳>裡,出現的那支Moët & Chandon(繞了一大~~~~圈總算聊到酒)。

說到香檳,無論是比品牌價值還是銷售瓶數,Moët & Chandon就是妥妥的No.1;而鼎鼎大名的法國精品集團LVMH,四個英文裡的「M」,指的正是這家超會賺錢的Moët & Chandon(至於香檳界其他幾個大品牌如香檳王、Krug等其實也都歸LVMH所有,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不過,可不是隨便一瓶會冒泡的葡萄酒,就能掛上響亮的「香檳(Champagne)」之名。
法國專門制定了相關規範,唯有使用產自法國香檳區的葡萄,並以特定方式釀造的氣泡酒,才能使用「香檳」二字。
所以你會看到西班牙代表性的氣泡酒叫「Cava」,義大利常見氣泡酒叫「Prosecco」,而法國其他產區的氣泡酒則叫「Crémant」。總之,只有來自規範內產區與製程的氣泡酒,才能叫「Champagne」。
至於你說法國規定歸法國規定,出了法國我硬要叫香檳你能奈我何?麻~香檳公會確實可能沒轍,但做人起碼還是要有點格調的,你說是不是?

香檳與其他氣泡酒最大的不同,就是深得大叔喜愛的麵包、餅乾、烤土司等香氣。
或許你會疑惑,要聞這些味道我去7-11花個幾十元就有,何必開個幾千去香檳裡找?ㄟ……,千言萬語說破嘴皮,不如你親自來一杯體會體會。
初次接觸香檳,不建議找那些潮到出汁的「小農香檳」下手,可以先從大品牌去感受每一家酒廠想要傳達的「品牌味兒」。
無論是Moët & Chandon、Veuve Cliquot、Taittinger,或是更高價的Krug、Dom Pérignon、Armand de Brignac,都建議先從最便宜的Brut不甜香檳開始,首先嚐嚐它的「品牌味兒」合不合自己口味,對味了再去試試更高階的年份香檳也不遲。
太座若嗜糖,也可以選擇微甜的Demi-sec入手,而優劣品評的重點就在於,香檳酸度是否能與甜味達到舒服的平衡,不會讓你喝個兩口就覺得甜膩得手指捲曲。
如果你去Google香檳,可能會找到「瓶中發酵」、「帶渣培養」之類的專業術語。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中年人應該都如大叔我,腦中除了番號之外記不了多少東西,不如今天就先放過自己,咱們只管喝,下次有機會再來多聊香檳製程(以及它憑什麼賣這麼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