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BTEC 是什麼嗎?它是國際學校中一套非典型、就業導向的學程,正在成為傳統升學路徑以外的全新選擇。
許多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時,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只能以升學為主?選了國際學校,是不是就只有出國留學這條路?
隨著傳統技職教育逐漸式微,孩子在「適才適性」上的選擇變得愈來愈有限。升學似乎成了評估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許多父母也只能隨著主流走。但每個孩子真的都適合升學嗎?難道升學就是唯一能展現孩子價值的方式嗎?
其實,有些教育機構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一 升學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道路,有時也未必是適合他們在人生早期就做出的決定。若家長一味跟隨主流,孩子可能因此錯過真正適合的機會,甚至錯失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在國、高中階段尚未展現出明顯的學術專長,為什麼不讓他們先走一段彎路?等待他們成熟一些後,再由他們獨立做出選擇,也許才是更有彈性的安排。
在某些國際學校中,便提供一套名為 BTEC 的學程。這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體系,特別適合對傳統課業興趣不高、但對實作學習有熱情的學生。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能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維持動力,也同時培養做中學的技術素養,為未來進入職場或探索不同領域打下基礎。

內文目錄
📘 什麼是 BTEC?
BTEC 全名是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是一種來自英國的職業導向課程資格。
它不像 A-Level 或 IB 那樣以考試為主,更著重於實作與課程作業,也就是所謂的「做中學」。
在以升學主義為主流的亞洲國際學校中,像這樣的非傳統學程過去並不常見。然而,近年來這套以實務與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國際學校開始引進部分或完整的 BTEC 學程。
特別是在泰國,除了英國本土外,擁有最多提供 BTEC 課程的國際學校,是亞洲地區發展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這種學程的課程核心在於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就業所需的實務能力與專業條件。整體課程強調「產出導向」,例如藝術類課程會包含策展企劃、作品集準備、模擬面試與履歷撰寫,甚至涵蓋音樂製作、舞台表演、與業界接軌的專案實作等內容。
學生在畢業時通常會參與一場完整的畢業展,這樣的制度與台灣早期的技職教育相似,但在訓練內容上更扎實,強調「畢業即就業」的理念。
當然,在現今社會普遍重視高學歷的風氣下,很多家長最終仍希望孩子選擇升學之路,因此,學程同樣具備升學優勢,特別是在藝術、設計、表演等領域,能幫助學生準備作品集,作為申請大學的重要利器。
延伸閱讀:國際學校學制怎麼選?2025 最完整解析與建議
📚 BTEC 學程的等級
BTEC 有分好幾個等級,適合不同階段的學生:
等級 | 相當於台灣或英國的程度 | 適合對象 |
---|---|---|
Level 1-2 | 英國 GCSE(大約國中畢業程度) | 初中或高一學生 |
Level 3 | 英國 A-Level(大約高三程度) | 高中職學生、升大學前 |
Level 4-5 | 專科或大學一、二年級程度 | 專科、大專學生 |
Level 6+ | 大學學士學位相當 | 進階或在職進修者 |

🛠 課程主題多元
BTEC 提供許多實用主題,例如:
- 商業管理
- 資訊科技(IT)
- 工程
- 健康與社會照護
- 表演藝術(音樂、戲劇)
- 運動科學
- 媒體與創意產業
- 餐旅管理

👩🎓 BTEC 適合哪種孩子就讀?
這種學程特別適合以下類型的孩子:
- 不喜歡考試,喜歡做專題、報告和實作
- 希望學以致用、直接銜接工作
- 有明確職涯目標,例如想當設計師、工程師、保健人員等
- 想以職業導向方式升大學或國外留學

🌏 可否與其他學制並行?
可以的!但如果孩子選擇了 IB,課程會非常忙碌,基本上不太可能再選擇同樣作業繁重的 BTEC 課程。
然而,如果孩子選擇高中文憑及 AP,只要規劃得當、態度認真,通常有機會同時取得 BTEC 證書。
🎓 BTEC 可以申請大學嗎?
可以的!當初我的孩子對 BTEC 課程特別有興趣,因此在十年級時,我們選擇了高中文憑加上 AP 課程,以及 BTEC 一起修讀,而沒有選擇 IBDP。
只要取得 BTEC Level 3 Extended Diploma(等同於三科 A-Level),就能被許多英國大學認可,甚至可部分取代 IGCSE 的要求。
不過,像牛津、劍橋這類頂尖學府,或是美國的大學,雖然不會將 BTEC 作為 IGCSE 或 IB 的替代,但擁有這張證書仍然是一項重要的加分項。這代表學生具備多元能力與高度學習動機,對於申請時彌補課外活動經歷不足,也是一項正面優勢。
👨👩👧👦 我使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在技職跟學術間的選擇
1. 觀察孩子的學習偏好與性格特質
問問自己或觀察孩子這幾點:
問題 | 傾向學術 | 傾向技職 |
---|---|---|
喜歡閱讀、做研究、寫論文 | V | ❌ |
有某方面藝術興趣,不怕花時間 | ❌ | V |
在考試中表現佳 | V | ❌ |
在團隊中主動實作、操作工具有興趣 | ❌ | V |
孩子如果對學校體制內的成就沒興趣,但在實作、創作上很投入,那技職可能是個好方向。
2. 認識更多不同的高等教育學習路徑與高中畢業後就投入職涯的差異
跟著孩子一起了解產業
- 提供他想像中喜歡的行業資訊。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無法真正理解職場的樣貌,應該讓他了解,技職人才若要做到出眾,也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
- 提供成功人士的故事(如建築設計師、音樂製作人、數位行銷人員等),可以讓他觀看傳記影片,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可以模仿或參考的路徑。
- 給孩子更多資訊,讓他了解大學所提供的知識是否能實際幫助他未來的職涯發展,或是某些行業其實走短路徑更合適。
- 提供非傳統學術式升學路徑的大學資訊,例如音樂學院、藝術學院等,讓孩子知道是否需要先具備更深入的技能,再投入職場,才能提升未來的職涯上限。
3. 和孩子一起做「探索階段」的小實驗
要求孩子去真正學習一些課程跟練習,讓孩子有一個真正的真實感受
- 修一門線上課程(例如 Coursera 上的商業、設計、3D 建模等)
- 參加工作坊、社團(程式設計、影音剪輯、創意寫作等)
- 暑假實習或影子實習(shadow internship)

👨👩👧👦 最後分享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煩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是許多在儒家思想薰陶下長大的父母深受影響的核心觀念。
當孩子對我們說他不想再唸書、想出去賺錢時,即使我們自認是相當開明的父母,當下心中仍是一震—覺得他是不是太早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但我們也不想斷了他對學術之外領域的探索與熱情。
當我們看到他對音樂表演充滿熱愛,我們選擇支持他,提供足夠的資源讓他學習,並開始接觸音樂製作與即興吉他演出。
心裡的另一面則是希望:如果他能在音樂領域中有所發揮,那也未嘗不是一條路。只是我們也清楚,這行業要做到出色的人畢竟是少數,雖非不可能,但現實總帶著不確定性。

就在我們反覆思考、猶豫之際,得知孩子的學校有提供 BTEC 課程。進入這個課程後,他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這讓他對學校產生了新的期待與動力。我們也同步鼓勵他選修更多 AP 課程,為將來保留更多選擇的可能性,希望他能在高中最後一年再做出下一步的決定。
隨著他逐漸成熟,也慢慢理解我們為他安排的用心;而我們,也在他持續追求熱愛之事的同時,重新思考與調整他未來在大學的科系選擇與發展策略。